【首席记者 陈默】在衡复历史风貌区,法国梧桐掩映下的黑石公寓经过精心修缮,既保留了1930年代的Art Deco风格,又融入了现代文创空间功能。这种"修旧如旧"的更新模式,正在上海多个历史街区推广复制。
第一章:政策创新的上海样本
• "留改拆"政策实施细则解读
• 历史建筑分级保护制度
• 容积率转移奖励机制
核心数据:
- 已保护历史建筑:1058处
- 完成改造里弄住宅:425万平方米
上海花千坊爱上海 - 新增公共空间:68万平方米
第二章:经典改造案例解析
✓ 新天地模式:商业活化典范
✓ 田子坊路径:艺术家自发改造
✓ 上生·新所:工业遗产转型
典型案例:
1. 张园西区保护性开发
上海私人品茶 2. 杨浦滨江工业带更新
3. 愚园路街区微更新
第三章:社区参与的多元实践
• 居民自主更新试点项目
• 社区规划师制度
• 公众参与评价机制
第四章:可持续发展的挑战
上海夜生活论坛 • 资金平衡难题
• 原住民回迁率
• 商业过度开发风险
【专家视点】
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阮仪三指出:"上海的城市更新正在探索第三条道路——既不是大拆大建,也不是冻结保护,而是通过精细化的有机更新,让历史建筑获得新生。"
(全文约3560字)